在2022年春季教学即将开始之际,为了提升ky体育青年外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务处与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青年教师研方法指导系列讲座,讲座于2月24-25日早上通过腾讯会议网络平台进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的我省外语学界六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作了精彩的报告,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及我省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了线上讲座。会议分别由院长张慧军教授、温宏社教授、副院长王雨和副院长张莉娟主持。
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孙二军教授报告题目是“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他首先从外语学科的特点分析大学外语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的原因,他指出,外语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与语言本身相关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工作,加之在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积淀先天不足,使得学术与教学活动脱离,在学科专业发展上受到很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和困惑,他提出三个需教师关注的研究方向,一是学与教的问题、二是语言与文化的问题、三是语言与思维的问题。接着,他介绍了教学研究的过程,提醒老师们要学会聚焦问题,挖掘日常教学上存在问题的内涵和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他建议可以借鉴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调查法、案例法、叙事法、行动研究法等。最后,他强调研究的过程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并产生很好的体验,所以老师们应该重视研究过程。
西北工业大学车向前博士报告题目是“跨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与基本方法刍议”。 车博士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供老师们思考:跨文化是学科吗?这么多“跨文化”到底关注了什么样的问题?他为大家分析讲解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关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介绍部分,并指出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理念,正因如此,更有必要廓清研究的核心议题、聚焦问题和基本视域。接着,他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跨文化研究的五个核心议题,即文化差异与文化对话、文化身份与文化记忆、文化伦理与文化安全、文化形象与文化故事和跨文化能力与文化融入。随后,车博士又为大家介绍了跨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研究、跨文化阐释、交际民族志、内容分析等方法。最后他总结到,文化已不再是自我封闭和固执于时空中的‘门户之见’,而是一种永不阖闭的自我意识敞开形式。
西安外国语大学徐玉臣教授报告题目是“科研中的道与器”。徐教授首先指出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世界,他通过《老子》和《易传》解释何为“道”,何为“器”,“道”与“器”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君与臣的关系,进而引申到哲学的定义,通过对哲学内涵的分析,阐述哲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启示。接着,徐教授谈到哲学中本体论对语言研究的启示,即将本体论运用到研究问题的设计、研究规范以及研究工具的设计中去。最后,他又为大家介绍了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指出了认识论对语言研究两方面的启示:一是科研中的感性认识,二是科研中的理性认识。他提醒老师们在做研究时一定要处理好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提升材料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靠性。
西安文理学院韩红建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翻译类学术论文写作:选题、方法与路径”。 讲座伊始,韩教授概要讲解了学术论文的类型和撰写过程。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翻译研究的内容与选题,他指出选题的基础要将研究兴趣与自身知识储备结合起来,选题原则应遵循创新性与价值性原则。他结合自身教学与学习经验,强调大量阅读文献的重要性,任何好的选题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从平时阅读、思考、讨论及实践观察中得来的。随后,韩教授从思辨类、实证类、综述类、书评类这四大类论文类型一一为大家分析了学术论文的结构和行文范式。最后,他对学术论文的投稿与发表相关问题给予简要说明,并总结说科研是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提升不得不做的事,与其“不得不”,不如积极面对。他希望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理论联系实际,树立钻研精神,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报告题目是“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融合趋势考察”。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起源,在早期的语言研究中,通常不会以翻译语言作为讨论语言的例子,主要原因在于翻译语言被视为“派生”语言,不具有所谓“代表性”。然而,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汉语母语学习所使用的《语文》课本中,有较大一部分篇目属于翻译文本。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翻译汉语(translated Chinese)来学习母语。基于此,他以我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6册中的选文为语料,构建汉语母语学习类比语料库,按照文本成文方式将其分为原创文本(original texts)、翻译文本(translated texts)和关于国外话题的原创文本(original texts on foreign topics)三个子库。接下来,他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梳理了国内外对翻译语言的相关研究,并为大家展示了近些年来的部分代表文献。最后,他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为老师们阐述了在母语学习中翻译语言的角色与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郭继荣教授报告题目是“国内语言安全研究述评”,他通过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关于国家安全的内容要求,抛出三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语言安全的范畴和主体是什么?”“语言问题如何影响国家安全?”“如何通过语言安全规划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随后,他介绍了我国语言安全研究的三个阶段,即国家安全语言战略初探、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语言安全研究以及疫情期间的语言安全研究。接着,他谈到我国语言安全研究的反思,阐释了安全与安全化、语言安全的概念分歧、语言安全的定义等概念,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语言安全研究的概念。最后,他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提醒老师们关注少数/跨境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及语言安全挑战、网络空间语言竞争与语言暴力等问题的语言治理、疫情期间国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以及全球治理背景下语言如何助力全球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命运共同体等研究议题,这些都是未来的研究增长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讲座结束后,张慧军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她指出来自省内知名高校的六位知名学者,紧紧围绕教师教研方法指导这一主题,从教学、跨文化、学术论文写作、语料库翻译、语言安全等方面分享交流了自己的思考、最新研究和宝贵经验。专家们的报告博古通今、高屋建瓴,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充满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极具启示意义及实践价值,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值得大家好好消化和学习。报告开阔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视野,必将对学院今后的教学、科研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她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期待以后能邀请专家们来学院实地指导工作。最后,她希望老师们深入学习、不断反思、加强总结、有所行动,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借鉴学习此次报告中专家成功的教研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内涵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通过举办此次系列讲座,广大青年教师对外语类教研选题、研究方法、论文撰写与发表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激发了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待在高级别教研成果产出方面,学院能乘势而上,有新的突破。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人:王泽华 王雨 责任审核:李明军 张慧军)